发布于 2016-06-21 00:00:40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玮)“在新一轮的IT+BT发展中,深圳精准医疗不仅有生命科学做引擎,还有大数据和IT做引擎,再结合资本这个‘燃料’,一旦起飞,将是最强大的。”6月13日,第四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首个平行论坛“中美精准医疗产业和政策论坛”举行,吸引了来自中美的基因测序、大数据处理等精准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当日,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还联合向行业发出精准医疗产业和政策联盟倡议,并将开展生命科学的经济学研究。
精准医疗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说,生物基因技术在过去20年迅速发展,基因和细胞科学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精准医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精准医疗更多依赖数字化分析,这就扩展到了IT业、细胞分析等产业领域。“美国的生物产业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6倍,而深圳仅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由此可见,国内生物产业,包括生命科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但现在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蔡羽表示,2015年深圳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又提出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海洋经济和航天航空。其中,精准医疗目前的产业规模是4000亿元,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圳市卫计委副书记廖澍华表示,精准医疗在深圳已取得一定发展成果,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都成立了相关研究院、医学中心等,世界罕见病在深圳也治好过。“深圳打造‘卫生强市’计划中提到,到2018年将建成10个转化医学、10个生物医学的创新平台、5个精准医学、5个中医药、5个‘互联网+医疗’和5个公共卫生的创新平台;到2020年则要建成1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临床实验机构,建成深圳市科学院精准医疗研究院,主要防止恶性肿瘤、慢性疾病、出生缺陷还有罕见病。”廖澍华说,到2025年,希望深圳居民的人均寿命从现在的78、79岁左右提升到82岁。
大数据分析或成发展机会
廖澍华认为,深圳的精准医疗仍然存在包括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统一质量标准、行业自律性有待加强等问题。而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祥则说,自己在深圳做了11年的一个深切体会是:“精准医疗不仅是科学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更主要的是要有一个产业环境。”
“技术已经成熟了,科学也已经发展了,但相应的政策法规环境,乃至人们的观念没有跟上,产业就很难得到发展。”胡祥说,产业政策和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从今年开始,基础设施建起来以后,就可以做大量的细胞存储,同时可以得到每个人的健康数据和档案。这将使我们从一个传统的生物制药和医药企业,转变成了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模式的健康管理和未来精准医疗的企业。这就改变了生物制药公司成长的曲线,也反映了整个深圳的创新环境。”
“我们都知道最重要的叫预防重于治疗,但为什么做不到?因为缺乏采集数据的手段,缺乏对大数据、医学知识库的精准分析。”胡祥认为,在精准医疗上,深圳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重要策源地。“我认为是有机会的,深圳早就有了超算中心、有基因测序,也有个体化治疗网络,加上深圳政府的创新能力非常好,我对深圳充满信心。”
>>>>链接
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深圳做了什么?
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蔡羽指出,自深圳率先把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规划为战略新兴产业后,2015年这些产业的规模达到2.3万亿元,增加值超过了7000亿元,占整个GDP的17.4%,对经济发展贡献则达到了60%。
那么,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创新之城究竟做了什么?蔡羽给出了四条经验:一是提早谋划布局,打造新兴产业高地;二是补齐创新短板,建设创新载体;三是强化财政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四是构建开放网络,强化资源配置。
深圳财政对研发的投入几乎不遗余力,去年的研发投入的GDP占比已经跟以色列和韩国处在同一个水平,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针对“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并不是特别丰富”的短板,深圳采取超常规发展创新载体,包括国家省市一级的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企业的技术研究中心;新建各种研究院,包括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基因免疫研究院、大数据研究院等,以及密集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南方科大等研究型大学和特色学院来补缺。
如今借力于战略新兴产业,深圳又融入全球,面向全球集聚创新人才和强化资源配置的阶段,先后参与了中微子实验的国际合作项目、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与硅谷、以色列搭建了一个“创新创业直通车”,并支持华为、中兴在全球布局67个研发中心。同时,推进深港创新圈,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建立了产学研基地。
但蔡羽特别强调,科技成果产业化最核心的就是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深圳的投资机构有4.6万家,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目前,深圳设立了一个300亿元的创投引导基金,联合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成立12家新兴产业基金。而除了高科技企业本身,深圳的科技服务业规模也超过了1000亿元左右,这也推动了产学研的紧密合作,在包括移动互联、机器人、云计算领域建立了45个产学研联盟和7个专利联盟。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为“发展精准医疗 深圳优势何在”